產業瞭望-
PC遭新興產業名單強迫「畢業」 產業西移連根拔起?
台灣資訊產業基於市場以及成本考量,大舉前進大陸雖然早已不是新聞,但卻是火熱的進行式,經濟部第二季(Q2)決定在新興重要策略性產業名單中,刪除主機板(MB)及筆記型電腦(NB)等108個項目的動作,讓華碩(2357)等原本部份產能還留在台灣的業者有了大舉西進的理由,正醞釀掀起另一波的IT產業登陸風潮。只不過,這一次除了生產線外,研發行銷及業務部門也難以置身事外,這次產業外移也由過去大規模生產線的量變外移,轉為非生產線的質變外移。
產業西移陣痛不停 生產線員工首當其衝
主機板廠中,近期繼微星(2377)2004年大動作結束台灣產能後,華碩從Q2開始也著手進行大規模生產線員工裁員動作,甚至因此爆發勞資爭議。華碩表示,基於生產成本因素考量,生產線人力配置進行調整勢在必行,但包括行銷、業務以及研發人才的員額仍在不斷增加,一進一出,在台總部員工總數變動不大。
事實上,比起許多台灣IT業者,華碩產能西移的動作並不算早,看在華碩高層眼裡,雙B產品(MB & NB)是華碩營運2大重要支柱,MB產品藉由大陸生產基地的量產成本優勢,已經締造了每月平均400萬片的無敵規模,但NB產品卻受限於生產成本,月出貨量一直在30萬台上下,成長力道不足。
成本競爭壓力不斷 總部員工登陸壓力大
姑且不論戴爾(Dell)、惠普(HP)等大廠,即使面對同為華人品牌但擁有代工合作伙伴成本優勢的宏碁(2353)近期祭出的低價攻勢,華碩也只能自嘆,成本結構實在無法相提並論,筆記型電腦產品成本問題一直是影響競爭力的關鍵因素之一,因此近期的大動作也格外顯眼。
一位華碩員工便表示,華碩重心移往大陸的動作近來愈來愈明顯,公司內部早已擬定一套鼓勵西進政策,除了生產線外,研發、行銷、業務等部門重心逐漸西移,大勢所趨已是難以避免,2008年以後,台灣總部方面除了部份R&D人員外,行銷以及業務也僅會以國內市場相關人員為主。
對此,華碩發言管道僅表示,公司方面的確一直在徵詢員工赴大陸工作意願,相較於許多早已大舉登陸的資訊產業同業,華碩的動作並不算快。而截至目前為止,華碩還在持續增聘台灣總部的行銷、研發部門相關員工,公司從未對外表示營運總部將移往大陸。
華東將成華碩產銷運籌中心
華碩碩大的南匯生產基地已如火如荼地進行建廠動作,引起外界高度注意,不過,採取類似作法的並不僅只於華碩,一線主機板大廠或是筆記型電腦大廠也都面臨同樣的壓力,員工同樣面臨管理階層持續鼓吹西進的壓力。
華碩董事長施崇棠日前在股東會時便已證實,華碩自2004年Q4起,已開始在上海浦東積極籌備南匯昌碩廠,新設的上海南匯廠,具有距港口以及機場近等特點,是個極佳的據點,未來將成為筆記型電腦、液晶電視和手機等整機型產品生產重鎮,完工後將大幅提升數位家庭產品、筆記型電腦等整機型產品產能4~5倍,至於蘇州廠則集中全力生產開放架構的PC產品。換句話說,在南匯據點完工後,華碩的全數產品都將Made in China,而且產能十分充裕。
正如許多知名企業一般,華碩的確一直不斷在招收行銷業務新血,以因應日益擴大的業務,不過,在產業西移的壓力下,華碩各個部門,不論是新進人員或者現有員工,最近最常被管理階層問到的問題便是,是否願意前往大陸工作?如果願意,何時去?員工們都心知肚明,IT產業未來重心在大陸。
成熟就不重要? 政策逼迫產業群聚另起爐灶
讓PC從新興重要策略性產業名單中「畢業」,原本應是基於此一產業已高度成熟,毋需繼續過度保護,同時又可擴大稅基,因此將優惠措施轉移至真正的「新興重要」產業,以鼓勵創新。主機板及筆記型電腦的確稱不上是「新興」產業,但是否不「重要」?不具「策略性」?即使政策已經出爐,生米已煮成熟飯,這個問題恐怕仍然見仁見智。
對於此項作法,不少業者評為是殺鵝取毛、殺雞取卵的方式,主要原因是筆記型電腦與PC產業的確已是高度成熟產業,不必過度耗費資源進行保護,但是主機板或者是筆記型電腦是PC零組件的航空母艦,牽一髮而動全身,各大業者都在積極進行上下游整合動作,因此業者生產、研發據點移動,難免帶動上下游群聚跟進效應,影響層面十分廣大。
而在新的應用模式出現前,PC低價化已難避免,除了主機板市場早已殺聲震天外,惠普及宏碁等品牌大廠都祭出低價策略,打算推出2萬元以下等級的NB,志在NB市場的華碩,市佔率要有進一步躍升,自然只能想辦法降低生產成本,NB產品遭新興重要策略性產業名單中
留言列表